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铁路传真通信网维护管理办法

时间:2024-06-18 02:55:2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5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铁路传真通信网维护管理办法

铁道部


铁路传真通信网维护管理办法

1989年7月20日,铁道部

铁路传真通信网是全路长途自动电话网,铁路公用数据通信网建成前的过渡性专用通信网,其任务主要是解决铁路运输生产各部门对传真机以及微计算机和其他数据终端联机通信的需要。
一、传真通信网的构成
1、传真通信网是由模拟长途电路,小型数字程控交换机,传真机(或微计算机、数据终端、专用电话机等)组成。
2、传真通信网由部、局、分局三级组成,一般情况下设程控交换机,在业务较闲的地点,也可用集线器代用。
3、通信网采用集中和分布相结合的方式构成。
其中:铁道部对各铁路局组成星形网;
局间枢纽间(沈、沪、郑、成、兰)组成网状网;
铁路局对本局各铁路分局组成星形网;
相邻铁路局间或铁路分局间,可根据需要,设置直达电路。
4、传真通信网的运用、调度权属铁道部电务局。各铁路局应按铁道部有关规定组织运用、维护,保证质量良好的提供服务。
5、鉴于铁路电报通信的特点,同文报的业务量较大,在没有解决存储转发功能之前,可先利用传真机的功能,实现自动发信、一发多收、中继同文报、检错重发等功能。
二、传真通信网设备的主要功能
1、交换机具有的组网功能
出局方向数 大于20个方向
每一出局方向电路数 大于8条
路由迂回次数(包括本路由) 4次
用户系统 大于25个系统
2、交换机具有路由顺序选择性能,高效直达路由为第一路由,基本路由为最终路由。
3、交换机采用双方互不控制的复原方式,以提高接续效率。在接续时,能对所选电路进行自动测试,遇有故障,能自动更换出线。
4、传真通信网的电话业务,具有热线、通话转移、三方通话、七方电话会议、缩位拨号等功能,在必要时为特殊通话需要,提供多功能迅接通信服务。
5、传真通信网可利用交换机系统分割的功能,组成各类专用用户系统,这种专用用户系统只能在本系统内接转通信,各专用系统的组成,由电务局负责安排。
6、通信网使用的交换机,在现有用户线,中继线数量的配置下,完全是无阻塞的。
7、通信网具有全网远程监控性能,部直属通信处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承担全路监控中心的任务,可协助各局交换机检查或修改软件功能,使之正常运行。
三、传真通信网用户编号
传真通信网乃为电路交换全路长途自动电话用户组成,用户编号应根据铁道部部标TBn1—85的规定,由长途代表号、长途地区号,用户号组成,实行全路统一编号(编号方法略)。
四、传真通信网设备的维护
1、维修单位应设专业维修工区(或维修中心),进行日常检修和管理。
2、维修工区应根据用户维修合同,认真执行《维规》规定的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保证用户设备的质量。
3、设备发生故障应按通信设备故障处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4、维修人员受理故障时要按规定表格逐项填写清楚,积极负责处理,迅速修复故障设备、电路,并通知用户恢复通信。
5、交换机维修人员要按日、旬、月、季、年根据交换机的软件功能,提供各类通信报告,并汇总分析,以提高管理应用的效率。
五、传真通信网的维修质量标准
1、按国家标准GB3382—82《话路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规定。三类传真机发送信号平均功率应在odBm至—15dBm内可调。接收信号电平在odBm至—43dBm范围内,接收机能正确工作。
2、《铁路通信技术维护规则》规定,在音频四线端,调频制相片传真及文件传真最大功率电平为—13dBmo(在不得已时需征得电务处同意个别可允许—10dBmo)。
3、利用地区电缆(0.5或0.6芯线)传输信号的传真机,计算机或数据终端设备,其电缆传输衰耗按1800Hz测试不应大于10dB,500HZ—2900Hz频响变化不超过5dB。
为减少地区衰耗可加装PCM、环路载波机或分路远程装置,为改善频响特性需加装均衡器。
4、为保证全程通信的运用质量,适应远程交换二/四线衰耗大的特点,于载波电路四线发送端加装5dB衰耗器,四线接收端加装6dB衰耗器。见附图 5、传真通信质量
1、发送原稿采用GB2683—81《传真测试样张》,接收副本文字质量按主观评定法中的五级质量评分和文字可读度进行评定。
文字可读度要求99%。
2、报文传输效率采用
按规定速率通信建立的次数
报文传 =------------
输建立率 呼叫总次数
报文传输建立率应大于80%


6、传真电路全程传输损伤因素容限质量标准(略)。
六、传真用户的管理
1、传真(包括计算机、数据终端和特需通话)用户应按本规则的规定,填写申请表(见附表),分别由部、局、分局电务部门审批,由批准单位分配其系统功能并确定用户编号。
2、用户传真机、计算机、数据终端等由所在地电务段(通信段)经检验确认良好后负责接入传真通信网,用户不得自行改变接入方式,否则按停止使用处理。
3、用户设备及附件,由用户自备,设备制式和类别必须经电务部门同意。设备质量和功能符合进网要求,方能安装使用。
4、用户设备需委托电务段(通信段)维修,双方签定维修合同,并按规定收取设备安装、移设和例行维修费用,收费办法和维修合同由铁路局、直属通信处按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5、部属单位用户应尽可能就近接入路局交换机,以简化电路经路,保证传输质量。
6、用户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通知维修单位处理。并公布故障电话。
(附表略)


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7〕27号和法明传〔1998〕213号文件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7〕27号和法明传〔1998〕213号文件的通知
证监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证管办(证监会):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划拨证券或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经营或期货经纪机构清算帐户资金等问题的通知》(法发〔1997〕27号)和《关于贯彻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7〕27号通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紧急通知》(法明传〔1998〕213号)转
发给你们,请以此为依据,妥善处理监管区域内人民法院冻结、划拨证券或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经营或期货经纪机构清算帐户资金的有关事宜,并与人民法院做好协调工作。


(1997年12月2日 法发〔1997〕27号)


为了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现对人民法院在财产保全或执行生效法律文书过程中,冻结、划拨证券或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经营或期货经纪机构清算帐户清算资金等问题,作如下通知:
一、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及其异地清算代理机构开设的清算帐户上的资金,是证券经营机构缴存的自营及其所代理的投资者的证券交易清算资金。当证券经营机构为债务人,人民法院确需冻结、划拨其交易清算资金时,应冻结、划拨其自营帐户中的资金;如证券经营机构未
开设自营帐户而进行自营业务的,依法可以冻结其在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及其异地清算代理机构清算帐户上的清算资金,但暂时不得划拨。如果证券经营机构在法院规定的合理期限内举证证明被冻结的上述清算帐户中的资金是其他投资者的,应当对投资者的资金解除冻结。否则
,人民法院可以划拨已冻结的资金。
证券经营机构清算帐户上的资金是投资者为进行证券交易缴存的清算备付金。当投资者为债务人时,人民法院对证券经营机构清算帐户中该投资者的相应部分资金依法可以冻结、划拨。
人民法院冻结、划拨期货交易所清算帐户上期货经纪机构的清算资金及期货经纪机构清算帐户上投资者的清算备付金(亦称保证金),适用上述规定。
二、证券经营机构的交易席位系该机构向证券交易所申购的用以参加交易的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人民法院对证券经营机构的交易席位进行财产保全或执行时,应依法裁定其不得自行转让该交易席位,但不能停止该交易席位的使用。人民法院认为需要转让该交易席位时,按交易所的
有关规定应转让给有资格受让席位的法人。
人民法院对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机构的交易席位采取财产保全或执行措施,适用上述规定。
三、证券经营机构在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债券实物代保管处托管的债券,是其自营或代销的其他投资者的债券。当证券经营机构或投资者为债务人时,人民法院如需冻结、提取托管的债券,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查明该债务人托管的债券是否已作回购质押,对未作回购质押
,而且确属债务人所有的托管债券可以依法冻结、提取。
四、交易保证金是证券经营机构向证券交易所缴存的用以防范交易风险的资金,该资金由证券交易所专项存储,人民法院不应冻结、划拨交易保证金。但在该资金失去保证金作用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予以冻结、划拨。


1998年7月22日 法明传〔1998〕2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7〕27号《关于冻结、划拨证券或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经营或期货经纪机构清算帐户资金等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27号通知)下发后,多数法院执行是好的,但少数法院未能严格执行,有的地区甚至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为保障
金融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现就有关贯彻27号通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为债务人的案件,在保全或执行其财产时,首先要指令该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提供可供执行的不动产或其它财产。经查明该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确有可供执行的不动产或其它财产的,人民法院应当先执行该财产。
二、如无上述可供执行的财产,需要执行证券经营机构或期货经纪机构清算资金时,必须严格按27号通知第一条的有关规定冻结、划拨其自营帐户中的资金。
三、对未开设自营帐户而进行自营业务的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需采取冻结其在证券或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或异地清算代理机构清算帐户内的清算资金措施时,必须十分慎重。只能依法在债务人承担的债务数额范围内予以冻结。同时,依据27号通知第一条的有关
规定,必须保障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的举证权利,如有证据证明上述帐户中的资金是其它投资者的,必须对其它投资者的资金及时解除冻结。
四、在执行27号通知时,如遇有影响金融和社会秩序安定的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暂缓或中止执行措施。
特此通知



1998年12月29日

关于落实再就业政策考核指标几个具体问题的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落实再就业政策考核指标几个具体问题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在各地落实再就业政策过程中,一些地方提出有关考核指标的几个具体
问题。经研究,提出如下意见,作为各地落实再就业目标责任的依据。

一、 关于净增就业岗位的考核

(一)净增就业岗位的概念

净增就业岗位(同新增就业人数)作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类城市
就业工作的考核指标,主要反映辖区内就业人数的净增长。净增就业岗位反
映在统计数字上,是实际从业人数的净增。其计算公式为:

净增就业岗位个数 = 期末从业人数 - 期初从业人数

(二)工作要求

1.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提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类城市政府,结合
本地实际,把增加就业岗位、有效控制失业和岗位流失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
任务,提出明确的净增就业岗位年度目标,将此列为考核政府政绩的重要指
标,并向社会公布。

2.要将增加从业人数的工作目标分解到各级政府、各行业部门、大型企
业集团,层层落实责任。

3.各基层单位要建立台账,记录从业人员数量变动情况。

(三)统计办法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统计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分别根据各自职能,
对净增就业岗位进行统计,并按季度对以下三类人员数据进行会审,确定净
增岗位数:

1.单位从业人员(主要由统计部门负责统计);

2.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主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统计);

3.社区开发公益岗位和其他灵活形式从业人员(主要由劳动保障部门负
责统计)。

上述三类人员汇总的期末人数减去期初人数,即为本期净增就业岗位数
(或新增就业人数)。

(四)考核办法

各地应建立督查制度,定期审核统计台账,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为保证
考核的客观性,中央和地方将通过开展劳动力抽样调查和定点调查,考核各
地就业岗位净增情况。

二、 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的考核

(一)“就业”与“失业”的一般概念

1.就业人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16-60岁,女16-55岁),从事一定
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其中,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
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不充分就业。

2.失业人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
就业的人员。

其中,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二)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界定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作为各级政府就业工作的考核指标,主要反映
辖区内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情况。

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凡以下列形式实现就业的,均统
计为已实现再就业人数:

1.从事个体经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并享受了税费减免等再就业扶持
政策的;

2.已被用人单位录用,签订劳动合同,并享受税收减免、社保补贴等相
关扶持政策的;

3.在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中得到安置,并享受社保补贴等相关扶持政
策的;

4.未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但已从事比较稳定的(如三个月以上,具体
由各地定)有合法收入的劳动,并且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对于已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正在领取基本生活费或失业保险金
的,应按规定对其基本生活费或失业保险金待遇作相应处理。

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虽从事有收入劳动,但其收入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视为不充分就业。对不充分就业人员,可暂不停
发基本生活费或失业保险金,同时也不统计为已实现再就业人数。

(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的考核办法

各地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应建立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
员台账,通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状况,并
定期上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统计报表。有条件的城市应建立下岗失业人员
计算机管理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逐级汇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统计报表,作为考核下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依据。为保证考核的真实性,我部将
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予以核实。

三、 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考核指标的变更

鉴于目前各地正由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越来越多的
下岗职工身份转变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对象范围发生变化,从今年起,
不再将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作为再就业工作的考核指标。与此同时,设立“下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作为就业工作的参考指标。此指标中所列的下岗失
业人员,是指符合领取《再就业优惠证》条件的人员。其计算公式为:

下岗失业人员年再就业率=全年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数/(年初下
岗失业人员数+年内新增下岗失业人员数)×100%


二○○三年四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