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广东省《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23 16:09:1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2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


(1997年5月2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八届119次常务会议通过 1997年6月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5号公布 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行政执法证件的监督、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证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行政执法证》是本省行政区域内实施行政执法的行政机关、法定授权组织或者行政委托组织以及行政执法队伍(以下统称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的身份证明。
第三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申领《行政执法证》的,适用本办法。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执法证件的名称、核发机关作出统一规定的,从其规定;由持证机关统一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其印制、申领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只在其管辖的地域、执法时间以及职责范围内从事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执法时,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表明身份。对不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的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被管理人有权拒绝。
第五条 《行政执法证》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加盖广东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证件专用章。
第六条 广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本省《行政执法证》的核发和对《行政执法证》发放、使用的监督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行政执法证》发放工作的协调和监督。
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本部门《行政执法证》的申领、下发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 申领《行政执法证》的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在编的行政执法人员,并能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
(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部门的业务知识;
(三)秉公执法,不谋私利,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四)自觉接受执法监督和群众监督。
行政执法人员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行政复议条例》等法律、法规培训考试,经考核合格,方能申领《行政执法证》。
第八条 申领《行政执法证》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需申领《行政执法证》的,由所在单位统一向省人民政府申领;
(二)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需申领《行政执法证》的,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申领;
(三)县级(含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需申领《行政执法证》的,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核,由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申领。
第九条 发证机关对申领《行政执法证》的行政执法机构,应审查其行政执法依据、执法人员资格和《行政执法证》的发放数量。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不予办理。
第十条 《行政执法证》的持证人应妥善保管证件,若有遗失,其所在单位应及时登报声明作废,并按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重新办理。
《行政执法证》的持证人调离原工作岗位时,其所在单位应当收回其证件,上交发证机关。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证》实行定期审核制度。持证人所在单位应当根据要求,将证件报送审核,逾期未审核者,不得使用。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制定。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其所在单位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暂扣其行政执法证件,或者建议省人民政府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行政执法证件:
(一)不依法履行职责,玩忽职守的;
(二)滥用职权,越权执法,徇私舞弊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将行政执法证件交给其他人使用的;
(五)持未经审核或未能通过审核的行政执法证件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
对被暂扣或被注销行政执法证件者,其所在单位可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各级人民政府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诉或者检举;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向本级人民政府、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诉或者检举。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



1997年6月9日

河北省国家公务员培训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国家公务员培训规定

(2002年7月1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2年7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2〕第9号公布 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适应行政机关高效能管理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各级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的培训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国家公务员培训的主管部门。

政府各部门的人事培训机构,具体负责本部门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工作。

第四条省人事行政部门在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国家公务员培训法规、规章和政策并负责监督执行;

(二)拟定全省国家公务员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国家公务员培训并进行培训理论研究工作;

(四)对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进行指导和评估;

(五)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国家公务员培训分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

第六条初任培训是指对新录用人员,即经考试录用进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主任科员及其以下非领导职务人员的培训。

任职培训是指对晋升领导职务的人员,按照相应职位的要求进行的培训。

专门业务培训是指对国家公务员所任职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培训。

更新知识培训是指对国家公务员以更新、补充、拓宽相关知识为目的进行的培训。

第七条国家公务员培训的方式和时间由省人事行政部门根据培训内容和要求统一安排。

第八条凡组织部门组织的相同类型、相同科目、相同内容的培训,人事行政部门可在国家公务员培训中予以认可。

第九条国家公务员培训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

第十条公共必修课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经济管理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公共行政管理知识和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等内容。

专业必修课按照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分类,根据相关业务工作的需要确定专业知识和技术科目。

第十一条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由省人事行政部门制定和编写。

专业必修课的教学大纲,由省人事行政部门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制定,教材由省直相关部门编写。

第十二条各级行政机关应按照同级人事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和要求,负责制定本部门国家公务员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后,组织开展培训。

第十三条省人事行政部门根据培训工作需要,统一规划,设置以行政学院(校)为主体的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其他符合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和培训机构,受人事行政部门委托,也可承担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任务。逐步形成以行政学院(校)为主体,其他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培训网络体系。

第十四条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按照培训计划实施教学活动,其教师实行专兼职相结合的制度。

第十五条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应建立以下制度:

(一)考勤制度;

(二)考试制度;

(三)教师聘用制度;

(四)教学研讨制度;

(五)教学效果评估制度。

第十六条国家公务员的培训经费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国家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的培训经费,从职工教育经费中支出;国家公务员培训主管部门所需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培训经费或必需的统一性培训经费,根据每年的培训任务和财力情况,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第十七条国家公务员参加培训期间,其工资、福利待遇与在职同类人员相同。

第十八条国家公务员的培训成绩,作为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九条国家公务员应自觉服从培训安排,按时参加相应类别的培训,并服从施教机构的管理,遵守培训制度。对不按规定参加培训或虽参加培训但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不得评为称职。

第二十条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参加初任培训,初任培训不合格的,不能任职定级。

未经专门业务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不得从事专门业务工作。

第二十一条任职培训一般在到职前进行,经任免机关批准,也可先到职后培训,但必须在到职后一年内完成。

调入行政机关任职的和在行政机关内部晋升为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参照对任职培训的规定,进行任职培训。

第二十二条国家公务员培训实行证书登记制度,连续记载国家公务员参加相应类别培训的基本情况。国家公务员培训证书由省人事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省直各部门国家公务员的培训证书由省人事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发放,各市国家公务员的培训证书由各市人事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发放。

第二十三条各级行政机关应保证国家公务员接受培训的时间,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对拒不安排或阻挠国家公务员参加培训的,要给予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负责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工作人员,挪用培训经费的,应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人事行政部门应及时下达年度培训计划,因未及时下达培训计划给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应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汛期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汛期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农办渔[2009]042号


2009年汛期将至。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夏季我国主要多雨区位于华北南部至江淮地区北部。江南南部、华南、西南南部和西部、青藏高原东部降水也偏多。全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热带气旋(中心最大风力大于等于8级)个数为25至27个,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以下简称台风)个数为7至9个,较常年偏多,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国长江以北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影响较严重。为做好今年汛期渔业安全生产及防台减灾工作,保障海上作业渔船、养殖鱼排、渔港等渔业设施及人员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一、高度重视防汛抗台减灾工作

  今年是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生产年”,做好渔业安全生产和防台减灾工作,是渔业部门的重要任务和职责,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举措。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汛期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3号)要求和渔业“安全生产年”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大力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切实做好台风、强降雨、洪涝等灾害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善后处置等各项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超前部署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各地渔业部门要结合海洋伏季休渔、长江禁渔、“护渔2009”等执法检查行动,组织开展防汛抗台安全检查行动,重点督导检查港内渔船的防火防风情况和防台减灾部署落实情况。要针对本地区渔船防风避风场所的实际状况,完善和提高渔港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条件,因地制宜地设定临时性锚地和避风塘设施,确保渔船安全避风。加强渔政执法船艇和渔业安全通讯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防台和抢险救灾的能力。要结合我部组织开展的10万海洋机动渔船船东船长培训工作,大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渔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三、全面落实防台减灾各项工作

  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渔业防台经验教训,根据台风形成趋势特点,按照“提前介入、靠前指挥、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原则,灵活制订相应预案及操作规程,切实抓好渔船回港避风、人员安全撤离、养殖鱼排防护等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省际间、地区间渔业防台协调机制,确保做好就近避风外地渔船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扩大渔业政策性保险的范围和覆盖面,积极推进渔业互助保险工作,帮助受灾渔民灾后恢复生产,促进渔区社会和谐稳定。

  四、切实加强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和渔业安全预警信息通报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通知到相关区域的渔船和人员,确保所有渔船及养殖人员及时避风、避浪。要尽快建立健全渔业灾情报告制度,灾情发生后要及时、准确将本省(区、市)渔业受灾情况以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报我部渔业局计划财务处(主要报送内容见附件1、2),其中主汛期(6月1日—8月31日)实行灾情零报告制度,各地不论受灾与否都要于每周五下午17点前将本周渔业灾情报我部渔业局计划财务处。紧急情况下,可按应急值班制度和渠道报我部渔政指挥中心调查处(值班室)。

  我部渔业局渔船渔港处联系电话:(010)59192994,传真:59192929;计划财务处联系电话兼传真:59192972,邮箱:bofplan@agri.gov.cn,bofplan@yahoo.com.cn;调查处(值班室)联系电话:59192948,传真:59192955(工作日),59192947(夜晚、节假日)。


附件:
附件1:渔业灾情报告主要内容.doc
http://www.agri.gov.cn/govpublic/YYJ/200905/P020090527567015418422.doc

附件2:渔业受灾情况统计表.xls
http://www.agri.gov.cn/govpublic/YYJ/200905/P020090527567015882322.xls